113年度原住民族建築人才培育工作坊
———探索當代原住民族特色建築
探索緣起
原住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以應對地理地形和氣候的挑戰,並將這些知識融入到居住環境的建造中。然而這些珍貴的建築方法卻隨著部落耆老凋零和現代文明對於部落的影響而逐漸消逝。為了避免本土建築文化的流失,除了利用當代新興科技來保存這些技術,還可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來幫助這些技術適應現代建築的發展趨勢,結合現代化營建工法也有機會延續原住民族的建築智慧。
屏東縣霧臺鄉的魯凱族石板屋聚落,是臺灣現今少見且珍貴的原住民族傳統社區之一。這些石板屋的文化與歷史價值,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本工作坊以石板屋構築歷程為對象,探討原住民族建築發展演變與在當代所面臨的議題。從建築學、法律制度與原住民族文化之角度,共創跨領域的溝通學習。從設計思維與跨領域合作方式,深化探討原住民族特色建築在當代發展的潛能,期能引發人們對傳統建築文化之關注與未來推廣之可能性。
活動目標
從屏東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的石板屋到霧臺社區現存、仍居住使用的石板屋,能發現原住民族特色建築之發展演變,也能察覺不同時代與社會氛圍造成的困境與挑戰。
本課程與工作坊透過多元觀點的討論、實地踏查、專家學者經驗分享等,結合不同族群的學生共同學習與互動,探索原住民族建築文化特色及深化思考其在當代被討論的各種議題。從文化傳承與知識延續、教育推廣與設計啟發、建築技術與構築應用、創新思維與跨域合作⋯等,不僅加強了社會對原住民族建築文化的重視,也在現代社會中推動了其文化智慧的現代化應用和發展。
活動目標包含促進不同族群彼此交流,互相瞭解多元文化的觀點與思維,結合科系專業知識發展具可行性、合理的設計方案,期待原住民族特色建築相關議題於未來被更加重視,能有多元且創新的形式推廣。
師資陣容
本課程與工作坊有多元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將分別從建築理論與 實踐、建築結構與構造、法律知識、土木工程技術與具原住民族身分等相關背景之專業人士,探究原住民族傳統建築文化、構築技術價值及如何面對未來發展。